hands-981400_1920.jpg

 

聽到很多朋友和我們分享,當知道了脊椎保健的重要以及了解腰痠背痛的成因之後,回頭觀察家中常常這裡酸那裡痛的爸媽媽、其他家中長輩,看看他們平常的生活型態、慣用姿勢、運動習慣,很容易就知道為甚麼長輩們看了醫生,接受過許多治療或復健或按摩,卻遲遲沒有效果的原因。


而真正想要幫助或引導長輩調整生活型態、維持好姿勢,或者開始運動,卻常常會得到「我年紀大了、現在改沒用啦」,「醫生說我這個不會好啦」(醫生的原話可能不是如此),「我自己的身體我自己知道」,甚至最後惱羞成怒的都有。

  

其實要接受一個新的觀念或調整一個新的生活型態,有兩個很重要的關鍵,一是「意願」,二是「情緒的狀態」。

我們通常會建議大家可以可以帶著家人,透過觀看鄭雲龍老師分享脊椎保健影片的方式來激發起家人對脊椎保健的興趣,有興趣之後才會想了解,了解之後才可能會有「意願」開創自己的健康生活。但激發興趣是要被引導的,如果只是丟一個影片給家人,通常會不了了之,所以可以用分享的心情,帶著家人一起觀看影片。

 

至於「情緒的狀態」比較特殊,大家不太會聯想到,但其實對健康是有關鍵影響的。舉一個實際發生的例子:曾有一位聽眾擔心的請教鄭老師,他的母親是個情緒比較低落,甚至有點憂鬱、抑鬱的情況,而且頸椎、腰椎有很大的痠痛。但他在與母親分享脊椎保健新觀念的時候,他母親完全不相信也不願意了解,只執著在自己的症狀與檢查出來的骨刺現象當中。因此當這位學員跟他母親分享「要注意姿勢、注意運動」,然後協助母親調整姿勢,帶著做強背運動,母親都不會理會,也弄得他也很生氣,可是又很愛他母親、想幫她,卻不知道怎麼辦。

 

以下引用鄭雲龍老師的回應:

『在我過去看診過4萬多人的脊椎、處理症狀的經驗,我發現到一件有趣的事:情緒狀態比較好的人,症狀好得比較快,自主改善的意願也比較大;情緒狀態比較差的人,他一直在處於緊張、緊繃、憤怒、害怕或擔心的情緒下,他的筋骨痠痛、症狀疼痛相對明顯,末梢循環也會比較差。情緒低的人,他對事件認同的程度是比較低的;而情緒好的人,他會覺得世界有很多可能性,而且能接受的事物比較多、想法比較開放。


換句話說,在處理脊椎健康之前,更要先引導你想幫助的對象的情緒變好。

 

實際做法是,平時在和對方相處的過程當中就要進行,因為情緒變好了之後,對方的想法才會開放。建議一定要語氣和藹、態度堅定的去引導你心愛的家人,不管是你的父母或是另外一半,他如果情緒比較低落的話,不能放棄,要引導他、讓對方的情緒上來。


很多人會認為、或實際遇到,在跟家人講一些脊椎保健觀念的時候,因為每個人對事物的認同程度與觀念不同,所以很容易會抗拒與過往經驗不同的事物。所以我們要試著引導對方的情緒,等對方情緒爬升了之後,他的想法才會開放。


要怎麼做呢?最重要的就是你要堅持住你自己的情緒。

對於有憂鬱情況或情緒不好的人,在這種抗拒與敵對的情緒下不會接受任何事。所以「如何讓家人接受新觀念?」其實答案在你身上,你是不是有耐心、溫和的、愉悅的告訴對方:「我跟你講,這個運動的這個老師是怎麼樣的,那我教你,你可以慢慢的,今天先學一個動作、明天再學另外一個動作。好啦,來嘛,你試試看~」類似這樣的情緒,等她情緒變好了,你就情緒再提高一點:「你很棒喔!」鼓勵對方繼續往下進行。

所以你一定要善用自己的情緒,穩定的去帶動對方,然後再讓對方慢慢的去感覺到做了運動的好處,或者是做姿勢矯正之後的改善。

 

這時候,或許可以讓他看我的演講影片,也就是YouTube上面的「脊樂抒壓之道」,也許當他開始認知到這些觀念之後,而在你的協助之下,他的情緒也越來越好了,就會願意為自己做一些改變;當他願意對自己做一些改變的時候,才是你創造出來的價值。因為如果一直依賴別人的話,只會永遠持續的腰酸背痛下去。

 

所以對於家裡你心愛的人,不論是你的父親、母親、你家裡的人、你的另外一半,如果他情緒不高,沒有辦法接受這些這些需要「靠自己創造健康」的觀念,請你一定要先引導他的情緒。換句話說,平常你在家裡面,要多用這種溝通方式,帶動他的情緒,去創造比較美好的回憶與連結,多帶他出去走走、多關心他;要很包容的、很有耐力的,語氣和藹、態度堅定的,跟他溝通你想溝通的事情,不要隨便放棄。』

 

※重要提醒※
「疾病管理靠醫療,健康促進靠自己」
本部落格提供的建議內容為保健方法,目的是在讓您在生活當中透過適當的方式,自主創造自己的脊椎健康。若您脊椎已有疾病或症狀,請第一時間尋求醫療協助!相關保健的動作,也請在醫生的同意之下進行;動作的控制與穩定,建議您透過專業的教練或相關的課程進行協助。
--

延伸閱讀

✦ 選對枕頭睡對床,讓你高枕無憂!(上)
對稱平衡的背部保健運動:強背運動技巧說明-給背脊新活力

arrow
arrow

    身體智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